摘要:(参 见王震中《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》第6页) 4 参见田雪原《中国人口控制和发展趋势研究》,经济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。 ...
可见,这在明清时期也是一种流行的说法。
8冯友兰:《答张荫麟先生评〈中国哲学史〉》,《清华学报》第10卷第3期,1935年7月。所谓泛神论是指把宇宙、自然与神等同起来的看法。
全宇宙既包全空间,复何所自,何所之,复何能动? 凡上所言非龂龂与朱子辨是非也。而若以理释《图说》中之太极,则势须言理有动静。但张荫麟认为米利都哲学家的理论不是形而上学,从而贬称之为粗糙的物理学,这是狭隘的。太极为造物(Natura naturans),阴阳五行乃物造(Natura naturata)。陈寅恪在其审查报告中对此多有肯定:此书于朱子之学多所发明,昔阎百诗在清初以辨伪观念、陈兰甫在清季以考据观念,而治朱子之学,皆有所创获。
下面一段,即说明太极为理。治宋儒从周子到朱子一段思想,一如西洋哲学史研究从苏格拉底到亚理斯多德,从康德到黑格尔的思想,贵能看出其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。胡适就认为,老子也是儒。
以雅典城邦为例,诉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构成雅典公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西方文化当然也讲德性,但它即使是处理道德问题,也离不开一个知识论的视野和态度。按照罗素的观察,中国人能自由地追求符合人道的目标,而不是追求白种民族都迷恋的战争、掠夺和毁灭。[40]钱穆写道:武帝以英年即位,即锐意革新,谋兴礼乐。
《礼记·射义》曰:射者,仁之道也。孔子主张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(《论语·泰伯》)。
因为杀身成仁虽然刚烈,却也逃不过克己复礼的功夫。门多萨描述了军事制度并对可用的军队人数作了一个估计(他估计六百万和七百万之间),并评论道:‘总之,如果在英武和勇敢方面能与我们欧洲民族相比美时,他们就足以征服全世界。[72]钱穆: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,北京,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,2005年版,第144-145页。所以,它强调应该以义制利。
军事、经济、民心,三者之中最重要的乃是民心。这长城的构成材料,是旧有的古砖和补添的新砖。[115]钱穆:《论语新解》,第96页。物有其分,职不相滥,争何由兴?讼之所以起,契之过。
他们出海探险,其船队规模有限,无论是船只的大小、数量,以及出海人数,都不能同郑和的船队相比。若络牛首,穿马鼻,定是不得。
孔子按照中庸之道来评价人。(《论语·先进》)孔子盛赞泰伯的让贤,曰:泰伯,其可谓至德也已矣。
[56]张岱年:《中国哲学中的价值学说》,载《哲学研究》1990年增刊中国哲学史研究专辑,第6页。(《论语·阳货》)虽然讨论的是义与勇的关系,但孔子依旧强调义的优先地位,强调其约束作用。[53]章氏垢病儒之不论兵,并责其源于孟子,此论实际上亦未必真确。晚清胡林翼致阎敬铭信(咸丰十年九月十八日)中说:……此议亦南宋人之议论多,而成功少也(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资料室:《胡林翼致阎敬铭书信选(下)》,载《历史档案》1989年第3期,第42页)。因为我看他们似乎是没有信奉宗教的[79]。他的这种肯定,包含着从德性的角度给予的肯定。
礼记乡饮酒义注:‘术犹艺也。[⑤]胡适举出的似乎最有力的证据无非有两条:一为所谓杀身成仁,二为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。
这正是道德的当然之则所内在地要求的。(《论语·述而》)显然,在孔子看来,为仁与否,取决于人的自我意志。
[34][德]瓦德西:《瓦德西拳乱笔记》,第104页。但在商品生产者的社会里,……崇拜抽象人的基督教,特别是资产阶级发展阶段的基督教,如新教、自然神教等等,是最适当的宗教形式(马克思:《资本论》(第1卷),载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》(第23卷),北京,人民出版社,1972年版,第96页)。
……华人此种怯懦情形,诚然不是优美性质,但在一般未负执戈卫国职责之人民中,此种习性却又不失为一种善良性情[31]。(《论语·为政》此即所谓近者说,远者来(《论语·子路》)。邦无道而富贵,说明得到利益的来路不正,故亦为耻。从为仁由己自然能够引申出君子必慎其独的要求,因为为仁由己意味着道德的自律性。
[90][美]艾恺:《这个世界会好吗?——梁漱溟晚年口述》,第111页。(《论语·卫灵公》)此亦与《老子》通。
[64]在赖欣巴哈看来,这种见解植根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建立的伦理—认识平行论,这一假设试图从知的立场贯通知与信的分裂,从而把伦理领悟认为是认识亦即知道的一个形式的理论[65]。[111]陈独秀当年以儒家为例说:儒是以礼治国的人,礼是君权、父权、夫权三纲一体的治国之道,而不是礼节仪文之末。
[37][英]史蒂芬·普拉特:《帝国暮色:鸦片战争与中国最后盛世的终结》,黄中宪译,(台湾)新北,远足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,2018年版,第66页。在社会生活的职分上,则要求各安其位、各得其所、各适其性,此乃曾子所谓君子思不出其位(《论语·宪问》)。
钱穆认为,中国和西方在文化意识上的差别在于:中国是反身性的姿态,而西方是外向的征服的姿态。[122]蔡元培:《中华民族与中庸之道》,载《东方杂志》1931年第1期,第73页。(《论语·颜渊》)魏晋时期的思想家王弼,在解释《周易》讼卦象传认为,‘听讼,吾犹人也,必也使无讼乎。孔子对水的意象有着特别的敏感。
莱布尼茨根据传教士对于中国的报道,将欧洲文化与中国文化作了比较。但是事实上,他们什么都是过分的——在纯粹思想上,在诗歌上,在宗教上,以及在犯罪上[121]。
所以,孔子之前的儒未必像胡适所说的这般消极,而孔子之儒也未必像胡适所说的这样积极。邦无道,富且贵焉,耻也。
章氏认为,就最一般意义言,儒之名盖出于需。中国古代的治理者相信并认为,儒家思想有利于官员的道德自律。